张镐(虎媒祠的故事和张镐有何联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镐详细资料大全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

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被罢为荆州长史。

此后历任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辰州司户、抚州刺史、洪州观察使、江南西道观察使。广德二年(764年),张镐病逝。

基本介绍 本名 :张镐 字号 :字从周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博州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764年 主要成就 :入仕三年官至宰相 官职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 :南阳郡公→平原郡公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担任宰相,两遭贬谪,病逝任上,轶事典故,人物评价,个人作品,家庭成员,史籍记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 担任宰相 天宝末年,杨国忠担任宰相,为提高声名,特意搜罗天下奇杰。张镐得到杨国忠的推荐,以布衣身份被拜为左拾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反唐,杨国忠多次向张镐咨询军国重事。张镐举荐赞善大夫来瑱,称他可独当一面。来瑱后来果然屡破叛军。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出逃。张镐步行扈从唐玄宗,直到蜀地。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张镐去辅佐肃宗。张镐到凤翔后,因奏议多有补益,被拜为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八月,唐肃宗因张镐文武全才,又让他兼任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当时,叛军围困睢阳,张巡告急。张镐急速赴援,并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让他出兵营救。闾丘晓却担心战事失败祸及自己,逗留不肯进军,坐视叛军攻城。 同年十月,叛军攻陷睢阳,张巡遇害。张镐大怒,命杖杀闾丘晓。不久,两京光复,唐肃宗返回长安。张镐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并镇守汴州,对叛军余孽加以招抚、征伐。十一月,张镐统帅鲁炅、来瑱、李祗、李嗣业、李奂五位节度使,收复河南、河东各郡县。 两遭贬谪 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被形势所迫,上表请降。张镐担心朝廷应允,密奏道:“史思明凶残阴险,包藏祸心,与禽兽相同。我们能以计谋击败他,却难以用仁德感化。”同时又劝肃宗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的叛乱。但因他从不交结宦官,宦官都在唐肃宗面前极力称赞史思明、许叔冀的忠诚。唐肃宗遂以“不切事机”为由,罢免张镐的相位,改任他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反唐,许叔冀归降叛军。唐肃宗想起此前张镐的进言,征拜他为太子宾客,后改左散骑常侍。上元二年(761年),岐王李珍因谋逆被赐死。张镐因曾购买李珍的宅邸,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辰州司户。 病逝任上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继位。张镐被起复为抚州刺史,后改任洪州观察使,改封平原郡公。后来,袁晁起义,江淮震动。张镐击破叛军,斩杀舒城贼首杨昭、新安大豪沈千载,被授为江南西道观察使。 广德二年(764年)九月,张镐在江南西道观察使的任上病逝。 轶事典故 唐肃宗曾命数百僧人在内道场念诵佛经,声传宫外。张镐时为宰相,进谏道:“臣听说天子修福,应安养百姓,施行教化,没听说依靠佛教就能使国家太平的。”唐肃宗赞同。 人物评价 萧昕:如镐者,用之则为王者师,不用则幽谷一叟尔。 刘昫:⑴ 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⑵ 镐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营资产,谦恭下士,善谈论,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⑶ 镐直躬居位,重德镇时,其为人也鲜矣。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三篇:《谏招抚史思明奏》、《谏内置道场奏》、《请追谥常王傅吴兢奏》。 家庭成员 曾祖:张善见,官至越州司马。 祖父:张武定,官至荆州户曹参军。 父亲:张知古,官至代州司功参军。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虎媒祠的故事和张镐有何联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虎”,这种意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也是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威猛勇敢之人。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表示“姻缘”的映像,到现在在陕西一带还流传有虎媒的说法,更是在坊间建有“虎媒祠”,人们常在此求姻缘,以求“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虎媒祠的来历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相传唐肃宗乾元初年的时候,张镐之女张德容被许配给培冕的儿子裴越客,两家也是商定好了婚期。但是因为张镐被贬到扆州所以二人的婚期就延迟到第二天的春天。

裴越客按照约定的时间于第二天的春天赶到扆州准备和德容结婚。这个时候的张镐也是知道自己的女婿要过来所以非常的高兴。便在家中园子里设宴款待家里的亲朋好友,这一天家里很是热闹,身为新娘子的德容自然也是随着自己的亲戚们来到园子里嬉笑玩耍。

虎媒祠

扆州是个山比较多的地方,也是经常有大型动物出现。这天正值黄昏的时候,园中的友人也是正在谈笑,颇为开心的时候,突然从树后面窜出来一只老虎,老虎也不袭击其他人,就好像是认识德容似的。见到德容以后背起德容就跑向林子的深处去了。

当时家中的人也是非常的害怕不知所措,父亲张镐听到以后很是不安。全家人也是悲痛万分,自己的女儿被老虎叼走,眼看就是女儿的婚期了,马上就要步入幸福生活的女儿却遭此劫难也是令人惋惜不已。

张镐便派了很多的家丁去山中寻找,但很久都没有结果。家里的人觉得肯定是被老虎吃了,但是就算是被吃了也应该是有点儿痕迹的,哪怕是不全的尸首也要见到,家里的人仍在山中寻找。

张镐剧照

德容真的被老虎给吃了吗?非也

就在事情发生的当天晚上,裴越客在快到扆州几十里的地方下了船。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被老虎带走的事情,在距离扆州还家里和德容成婚,想到这里裴越客就高兴的不得了。身边的侍从把房间打扫一下就让裴越客睡下了,几人便在房子外面守着,生怕有什么会来袭击自己有两三里地的时候裴越客找到一个地方休息调整一下,决定第二天一早赶到张镐家的主公。

果然不出所料,后半夜的时候就从远处的林子里传来了脚步声。这种脚步声越来越近,但可以很明显的听出来不是人的声音,更像是动物的声音,而且还是大型动物的脚步声。

张德容画像

随从们一边儿做好战斗的准备,一边儿仔细的确认远处走来的到底是什么?脚步声越来越近,未知物的身影也是越来越清晰。原来是一只老虎,并且背上还驮着一个东西。这一幕真的是吓到了众侍从。

众人见到此状,一边儿拿着棍棒试图吓退老虎,一边儿赶紧叫裴越客起来,但老虎好似什么都没有看见似的,径直往房子旁走去,这一幕要把众人吓惨了。走到房子旁边的时候放下背上驮的东西,就很快跑回了森林里去了。大家一看原来是个人,好像还有呼吸,裴越客便命令手下的人把这名女子抬到船内,赶紧开船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此图为现代的虎

而后,裴越客点起灯看,因为在这之前二人从来都没有见过面,自然裴越客认不出德容,德容也自然不知道这就是裴越客。裴越客见眼前的这个长相清秀的女子再看看她的衣服绝对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女。而且除了身上的头发散了,衣服烂了以外身体却没有一点点的受伤,老虎掳走了这个女子,但没有伤害她,只是把她送到这里来了。

裴越客越来越觉得这件事情很是诧异,但也没有过多的去猜忌多想。便让自己手下的侍女给德容喂了些热水,德容慢慢的也就平复了下来,清醒了过来,但是还是不说话。

当时扆州街景

裴越客也不好多问什么,这时外面的人把裴越客叫出去说事儿,说张尚书的女儿昨天在自家园子里游玩的时候被老虎给叼走了,到现在还尸骨未寻。裴越客听到以后便心生疑惑,这名女子会不会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德容小姐。就让身边的小侍女去问问张德容。小姐听到以后便露出喜色。

裴越客自然也就知道了这位小姐便是自己的未婚妻。只是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点蹊跷,但好在自己的未婚妻没有什么事情,便不再深究。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1.在历史上张姓的名人

翻开历史长卷,张氏名人跃然纸上,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凿空西域的张骞;有勇冠三军的张飞,血洒睢阳的张巡;有抗金名将张浚,抗倭英雄张经;还有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军将领张自忠,有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名将张云逸.这些文臣武将无不彪炳千秋,为后人所景仰.在科学领域张氏名人也有卓越的贡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久负盛名.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张姓僧人一行,中国人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张玉哲,都是张氏族中的佼佼者.在社会科学领域张氏族人也有突出的成就,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南宋有“东南之贤”之誉的理学家张拭,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张 君劢,中国第一家哲学杂志创办人张东逊,也都是张姓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文学艺术界,张姓族人也是成就斐然.有“草圣”之誉的张芝、张旭,有南朝“画家四祖”之一的张僧繇,有传世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有《十咏图卷》作者张尧,还有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们的作品都成为国家级珍宝.张姓文学家更是享誉中外,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有宋代“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著名词人张光,散文大家张岱,还有明末著名文学家、“复社”创始人张溥,他们的作品都脍炙人口,声溢文坛.在张氏名人中还有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出版界巨擘张元济,先中状元后投入实业界的张謇,南洋华侨领袖张振勋等.。

2.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国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

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

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

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

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

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

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

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

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

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

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

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

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

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

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

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

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

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

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

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

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

3.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

那太多了,随便说一些

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凿空西域的张骞;

有勇冠三军的张飞,

血洒睢阳的张巡;

有抗金名将张浚,

抗倭英雄张经;

还有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军将领张自忠,

有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名将张云逸.

这些文臣武将无不彪炳千秋,为后人所景仰.

在科学领域张氏名人也有卓越的贡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

久负盛名.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张姓僧人一行,

中国人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张玉哲,都是张氏族中的佼佼者.在社会科学领域张氏族人也有突出的成就,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

南宋有“东南之贤”之誉的理学家张拭,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张 君劢,

中国第一家哲学杂志创办人张东逊,也都是张姓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文学艺术界,张姓族人也是成就斐然.有“草圣”之誉的张芝、张旭,

有南朝“画家四祖”之一的张僧繇,有传世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有《十咏图卷》作者张尧,还有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们的作品都成为国家级珍宝.张姓文学家更是享誉中外,

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有宋代“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著名词人张光,散文大家张岱,还有明末著名文学家、“复社”创始人张溥,他们的作品都脍炙人口,声溢文坛.

在张氏名人中还有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出版界巨擘张元济,先中状元后投入实业界的张謇,南洋华侨领袖张振勋等等等等……

4.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姓张历史名人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张良:西汉谋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

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在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直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

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在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后来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张角:东汉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给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

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

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省南乐人,唐初开国功臣张公谨之孙,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号一行。

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气象、地震的调查统计工作,支持“浑天说”。后人只知其善算法,他算法方面的书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代著名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开创了士林一代新风。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

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择端 字正道,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

曾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因为丢失官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宣和年间翰林待诏,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廓、桥架皆独具风格。

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据说历时十年完成,历经辗转,后为明贾似道得手,迭经明清两朝皇室收藏。

曾被溥仪带至关外,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极品,存北京故宫。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

东汉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

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

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

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僧繇:南朝梁代吴中(今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书画家。

创造了“凹凸法”的绘画手法,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魏晋三大画家。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

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

字叔大(1525-1582),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十年,海内称治。

卒谥文忠。著有《太岳集》、《帝监图说》等。

张德成:清末义和闭首领。直隶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白沟河人。

船夫出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4月在静海(今属天津市)独流镇设拳坛,所部团民称“天下第一坛”。

6月下旬串闭民五、六千人至天津,在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天津沦陷后,回独流镇准备再起,不久在静海王家门被地主杀害。

张大千:名爱(1899-1983),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 千”,当代著名画家。四川省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作画无数,遗作甚多,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字荩忱(1890-1940),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

5.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

张姓曾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太原。”

(见《姓氏考略》)“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 “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

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

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 。

氏族略 。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

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

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 。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

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 “张氏” 的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

后世的张姓,在谈及自己的姓氏时,常常解释为 “弓长张的张” 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的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的一支 。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中华大地上的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

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 ,“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的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

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只是有远近的区别而已。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

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 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

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43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的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

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的族大人众,也弃之原氏,择张而从。《魏志》上记有曹操的大将张辽,原来姓聂,后来改从张姓,《读史方舆纪要》也有“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的记载。

这些均是例证。 张氏族大支繁,其播迁情况也比较复杂。

由于张姓遍布全国,张姓的望族遍及各地,这就使得张姓在数千年的繁衍和播迁中,有其十分复杂的特点,虽然每一地的张姓,都有各自的繁衍中心,但播迁的先祖和时间、路线,与其他姓氏大都有着共同的播迁先祖的情形不大一样。它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线,向不同的方向迁居的。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各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

张氏“家珍”之多,很少有他氏能与之相比,略举如下: 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

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中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

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6.历史上的张姓名人(只要名字)

张良 张飞 张衡 张角 张巡 张骞 张辽 张之洞 张学良

张自忠 张爱玲 张居正 张大千 张三丰 张子善 张士诚

张献忠 张仲景 张旭 张九龄 张仪 张柬之 张镐 张浚 张仪 张苍 张禹 张敏 张皓 张歆 张颢 张文 张大安 张光辅 张锡 张柬之 张九龄 张治 张四维 张位 张图 至发 张四知 张瑞 张玉书 张英 张鹏翮 张廷玉 张之万 张之洞 张 良 张 骞 张 衡 张道陵 张仲景 张 飞 张 遂 张择端 张景岳 张居正 张德成 张秀眉 张天师 张大千 张自忠 张学良 张澜 张爱玲

7.历史上张氏有哪些名人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哪一人被杨国忠“突击提拔”,还是唐朝的“救国宰相”?

如果看看八年安史之乱,唐王朝一度山穷水尽的悲催处境,就得叫人感叹一句:大唐能够坚挺过来,真心是个奇迹!

能有此奇迹,当然归功于这惨烈战争里,那些勇赴国难的英雄们,比如算无遗策的李泌,战无不胜的郭子仪李光弼,满门赴国难的颜杲卿张巡南霁云,他们直面残酷战场的从容,慷慨担当的豪迈,叫后世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们,都看得热血澎湃。

不过这其中,有一位立下中流砥柱大功的英雄,今天却已生命寂寂:大唐宰相张镐。

而且,就算把这位不太出名的张镐宰相,放在群星璀璨的唐代宰相阵容里,他也当得起一个“之最”:最有大侠风采的宰相。

一:侠义宰相

《旧唐书》的作者刘昫,曾对张镐发出击节好评:“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俨然乱世豪杰模样。

而在盛唐年间,还是布衣百姓的张镐,就是出名的豪气十足。他出身汲郡张氏家族,跟随当时名师吴兢学了一肚子文韬武略。后来游历长安,更是红遍了长安城的大小饭局:虽然他不爱与人交游,却有一肚子好酒量,每次喝高兴了就高谈阔论,叫整个酒局都听入迷。最“红”的时候,身无分文的张镐,喜欢在贵族圈里挨家挨户蹭饭,每次都是喝饱了才告辞,生活十分逍遥自在。

这逍遥日子没过多久,张镐就被当时权势滔天的大奸臣杨国忠看上,然后就被“突击提拔”,直接被杨国忠从平民百姓提拔成左拾遗。在杨国忠看来,提拔这么个爱说大话的酒鬼,正好给自己装点下门面。可不久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才明白:捡着宝了。

面对安史叛军席卷比方的声势,满朝君臣一片慌乱的场景。张镐的情绪,却是相当稳定,他每天都慢条斯理,给杨国忠仔细分析战争走向,似乎整个大唐的军事大事,早就全在他肚子里装着。来瑱等后来浴血平叛的良将,也是张镐慧眼推荐。潼关大战前,大唐一度转危为安,将叛军几乎逼入困境的大好形势,就来自张镐这番辛苦忙活。

可饶是张镐累死累活,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杨国忠,却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就为稳固自家相位,竟不顾张镐劝阻,拼命撺掇唐玄宗决战,终于闹出了蠢冒烟的瞎指挥事件:唐玄宗被杨国忠一煽动,傻乎乎催唐军潼关主帅哥舒翰出击,反而被叛军绝地反击一顿打,闹得潼关分分钟沦陷,大唐国都长安也沦陷。出逃到马嵬坡的唐玄宗一行人,又横遭马嵬坡兵变,杨国忠在兵变中被杀,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出逃蜀地,身边的官员纷纷跑路,等到了蜀地却发现,张镐竟还忠心耿耿的跟着。

如此忠诚,自然把唐玄宗感动的眼泪哗哗,待到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继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孤独的唐玄宗,也一把将张镐推到了灵武:你这一身大才,跟着我这老头没前途,还是辅佐我儿子去吧。

参考一下当时唐玄宗唐肃宗这对父子的微妙关系就知道,来到唐肃宗身边的张镐,处境肯定非常尴尬。但就在这尴尬境地里,张镐却越发如鱼得水,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平步青云,公元757年,张镐正式担任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风雨飘摇的大唐,身肩重任的宰相。

而从当年的布衣,到此时的宰相,张镐一直没变的,却还是他那一身豪侠脾气。这事儿,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当时几位流芳后世的大诗人们。

二:救人救国

在这场荼毒中原的安史之乱里,张镐做了一桩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大事:营救李白。

安史之乱的灾难里,盛唐年间风光无限的大诗人们,这些今天语文课堂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当时都成了乱世里的可怜飘萍,比如大唐诗仙李白,也是满怀救国豪情去平叛,谁知不留神就跟错了人,竟投到了唐肃宗死对头永王李璘麾下。还写下“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千古名句表决心。待到李璘被唐肃宗平掉,李白当然也倒了血霉,被唐肃宗一怒流放夜郎西。那个地方,当年还是烟瘴之地。眼看这位大唐诗坛领军人物,就要横死异乡。

如此灾祸,李白及其家人,也曾拼命自救,求爷爷告奶奶般找了很多人,就连李白昔日好友,另一位大诗人高适,都吓得躲了一边。关键时刻,却是张镐仗义出手,想尽办法照顾李白的流放路途,这才叫李白挺过了这场人生中的痛苦煎熬,等来了两年后的大赦,能够在安然的晚年里整理诗作——唐朝最伟大诗人的生命与辉煌诗篇,就这样幸运保护下来了。

而在唐代诗坛上比肩李白的“诗圣杜甫”,也是得到了张镐的援手,当杜甫受宰相房琯兵败牵连,眼看要被唐肃宗下狱重办时,又是张镐挺身而出,冒着触怒唐肃宗的危险据理力争,终于消解了杜甫的杀身之祸。一生坎坷的杜甫,这才只落得从轻处罚,在蜀中等地度过了安然的生活。那有着“诗史”意义的杜甫诗篇,才得以继续创作流传,至今震撼后人心灵。

除了仗义救人,对含冤而死的诗人,张镐也不忘记为他们讨回公道,比如王昌龄。

王昌龄,这位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诗篇的边塞诗硬汉,在安史之乱里也受尽磨难,以至于令洒脱的李白,都为王昌龄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哀叹。但757年,流落亳州的王昌龄,却被亳州刺史闾丘晓罗织罪名杀害,是为唐诗诗坛上,极为痛心的悲剧。

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王昌龄自幼家境贫寒,一生经历坎坷。他于公元727年进士及第后,任校书郎(整理图书典籍的官)7年,此后又任河南汜水县县尉。739年被贬谪蚰希今广东),740年还京后,又赴江宁(今南京)任江宁丞。747年再度被贬官龙标(今湖南黔阳)任县尉。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草菅人命的闾丘晓岂能例外?王昌龄冤死后不久,时任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就为他报了仇。

《旧唐书・张镐传》记载,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失陷。最后,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

《新唐书・文苑传》对此有一极为精彩的细节记载: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意即王昌龄的母亲又由谁来养呢?闾丘晓闻听此言,便默然无语了。

关中既留萧丞相是什么生肖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风云会:风云际会

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

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

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唐朝名臣张镐,参加过讨伐安史之乱的战斗吗?

参加过。

张镐曾奉命兼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讨伐安史叛军。他严明军纪,杖杀不听军令,逗留不进的将领;他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的伪降,要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的叛乱。由于张镐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遂被宦官诬陷而被罢相。后来,史思明、许叔冀皆如张镐所言,果都叛唐。于是张镐又被召为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代宗初,封平原郡公,任抚州刺史、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卒。他在政坛30余年,一生清廉,不营产业,廉恭下士,善议而识大体。

作者头像
xidian创始人
上一篇:小猪照镜子的故事(小猪照镜子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小猪照镜子》)
下一篇:小森唯和谁是官配(小森唯和谁是官配)
网站地图